教育知识与能力

标签说明

要点

考法
重点

例:

辨析题
错误 正确

部分解析

1 教育基础知识 ※

1.1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

1.1.1 教育的含义

1.教育一词的由来

一人一书一句话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教育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
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1.1.2 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主导)
教师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2.受教育者(主体)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
3.教育影响(纽带、中介)

中介:教育内容(教啥)+教育手段(用啥教

考法:
1.教育最基本的两个要素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2.在教育者中最直接的教育者是教师
3.起到主导作用的是教育者
4.起到主体作用的是受教育者
5.起到纽带和中介作用的是教育影响
6.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1.1.3 教育的属性 ※

1.本质属性

教育是有目的培养社会活动
(教育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辨析题
1.偶然学会玩游戏是教育 偶然习得的不是教育
2.鸭子妈妈教小鸭子学游泳是教育 动物的学习不是教育
3.小孩子吮吸是教育 本能反应不是教育

2.社会属性

社会属性 表现
永恒性 ※ 只要人类存在教育就存在
历史性 ※ 古今不同
继承性 ※ 古今相同
长期性 培养人的周期比较长
相对独立性 ※ 教育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但是也会受到政治经济的发展
生产性 教育是一种投资

相对独立性:
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1.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落后于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特别是当旧的政治经济制度消亡之后,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仍然存在;
2.由于人们认识到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预见到教育发展的方向,在旧的政治经济制度下也可能出现新的教育思想。

辨析题
教育的不平衡性表现在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教育的不平衡性有两个方面

例:
1.(15年上)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
2.(18年上)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有能动作用。这说明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1.1.4 教育的起源 ※

教育的起源学说 观点 代表人物 口诀
生物起源学说 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 利托尔诺、沛·西能 本能生利息
心理起源学说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孟禄 心理仿梦露
劳动起源学说 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米定斯基、凯洛夫 米凯爱劳动

考法
1.生物起源学说是关于教育起源的第一个正式学说
2.心理学说中的无意识模仿可理解成人的本能
3.生物起源学说与心理起源学说均忽视了教育的社会性

例:
马克思最认同的教育起源学说是劳动起源学说

1.1.5 教育的基本形态

1.家庭教育
2.社会教育
3.学校教育

1.1.6 教育的发展 ※

1.原始社会(单选)

  • 无阶级性、公平性
  • 教育和生产劳动紧密结合
  • 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口诀:简单、劳动、无阶级

2.古代社会 ※(单选)
2.1奴隶社会

考法
1.中国最早的学校出现于夏朝称为
2.中国在奴隶社会主要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3.中国春秋时期私学兴起
4.古埃及的文士学校主要是一般奴隶主和自由民请政府官员开设的学校,通过培养拥有读、写、算的能力。除文士学校外还存在由政府开办的职官学校和开在寺庙的僧侣学校,僧侣学校是古埃及最高级的学校
5.古希腊的斯巴达教育军事体育,崇尚武力;雅典崇尚文学,主要教育政治、哲学、文学、艺术等。

2.2封建社会
四书:《孟子》、《中庸》、《论语》、《大学》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考法
1.中国在战国时期私学繁荣,在汉代由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隋唐时期科举制兴起,宋朝主要教育的内容是四书五经,清朝末期废除科举制(1905),如果是六经那多出来的是《乐经》但是后来失传了。
2.外国中世纪的教会学校课程内容是七艺,骑士学校的内容是骑士七技


辨析题:
隋朝兴起科举制、隋唐时期兴起科举制 都是可以的

3.古代教育的总体特征(单选)

  • 产生学校
  • 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
  • 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 ※
  • 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 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阶级性分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还分为一品至九品即为等级性

口诀:劳教脱离,有阶级

例:
1.(2013下)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夏朝
2.(2015年上)古希腊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军人和武士

4.近代社会的教育

  • 国家加强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 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德国)※
  • 教育世俗化
  • 教育法制化

口诀:法(法制化)国(国家干预)仪(义务教育)式(世俗化)

考法
1.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是在德国
2.近代社会普遍实施的是初等义务教育

5.20世纪以后的教育(现代社会)(单选)(简答)

  • 教育终
  • 教育民化
  • 教育主化
  • 教育元化
  • 教育代化

1.提出教育终身化的是保罗·朗格朗
2.教育民主化指的是所有人同样的教育
3.教育多元化包括学习多元以及评价标准多元
4.教育现代化包括设备、观念、内容、教师队伍等现代化,关键是教师队伍现代化,核心和最高目的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口诀:全民多现身

例:
请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1.教育终身化,它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
2.教育全民化,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3.教育民主化,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
4.教育多元化,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等。
5.教育现代化,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1.1.7 教育的功能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
1.1 个体发展功能(本体)
培养人
1.2 社会发展功能(派生)
教育通过培养人对社会产生影响

例:
通过学习为社会贡献——社会发展功能

2.按教育功能的性质划分
2.1 正向功能
对学生发展有积极影响
2.2 负向功能
对学生发展有消极作用

例:
1.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正向功能
2.应试教育下教师将分数作为评判唯一标准导致高分低能——负向功能

3.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划分
3.1 显性功能

计划内
3.2 隐性功能
计划外

例:
本来计划学习物理知识,没想到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掌握了微积分的知识,物理知识是显性功能,微积分知识是隐性功能

辨析题
教育对人类总是积极的 教育按教育功能的性质划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1.2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

1.2.1 教育学的概念(单选)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1.2.2 教育学的发展 ※(单选)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尚未独立


1.1 中国

  • 一本书——《学记》

    地位:世界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教育思想:

    •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式教学 ※
    • 学不躐等 ——循序渐进
    • 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修 ——循序渐进
    • 陵节而施 ——循序渐进
    • 建国军民,教学为先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学相长
  • 一个人——孔子

    思想主要集中在《论语》
    办学方针:“有教无类”
    地位: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诱导教学方法的人。
    教学方法:

    • 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因材施教

1.2 外国(单选)

  • 古希腊

    苏格拉底

    • 产婆术(问答法)
    • 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

    柏拉图

    • 《理想国》
    • 寓教于乐

    亚里士多德

    • 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 古罗马

    昆体良

    • 《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为《雄辩术原理》
    • 地位:
      1.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
      2.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

例:
1.(2016下)我国先秦时期,主张“有教无类”,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是孔子
2.(2015上)国外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论演说家的教育》

2.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已独立


2.1 独立派(单选)

  • 培根

    首次提出“教育学”应作为一门独立的学说

  • 夸美纽斯

    教育学之父
    《大教学论》——教育学称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准

    • 教学制度: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方法和实施内容
    • 教学思想:泛智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 教学方法:直观性——教育学的“金科玉律”

直观性是指用图片、实物、生动语言等来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

  • 康德

    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这门课程

  • 赫尔巴特

    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之父
    《普通教育学》标志教育学成为独立规范的学科正式诞生

    • 一原则:教育性教学原则
    • 二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 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教师在课堂上教教材)
    • 四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 杜威

    进步教育代表人;现代教育代表人;实用主义哲学之父
    《民主主义与教育》

    • 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 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
    • 学校即社会
    • 从做中学
    • 五步教学法

1.新三中心论记忆儿童在活动中学经验
2.3中心4个即5步骤

1.培根:首提出
2.夸美纽斯:来实现——教育学之父
3.康德:首讲授
4.赫尔巴特:规范——现代教育学之父
5.杜威:真现代

1.(2019上)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

2.2 其他派

  • 卢梭

    《爱弥儿》
    提倡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
    最早“发现了儿童”的教育家

  • 洛克

    《教育漫画》

    • 提出“白板说”
    • 倡导“绅士教育”
  • 裴斯泰洛齐

    慈爱的儿童之父

    • 教育遵循自然,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主张
    • 西方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 斯宾塞
    • 教育预备生活说
    • 科学知识最有价值

      1.卢梭:卢的爱儿很自然
      2.洛克:绅士洛克在白板上画漫画
      3.裴斯泰洛齐:裴斯心理重劳动
      4.斯宾塞:教育预备、科学知识

      1.(2015下)在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和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的学者是洛克
      2.(2017下)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于1762年发表了小说体的教育名著,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这部教育名著是《爱弥儿》

3.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出现了众多教育学派

1.3 教育与社会发展

1.4 教育与人的发展

1.5 教育制度

1.6 教育目的

1.7 教育科学研究

本文标题:教育知识与能力

文章作者:小哲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31日 - 11:35

最后更新:2020年02月24日 - 20:51

原始链接: 点击复制原始链接

许可协议: 协议-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及作者